用爱温暖流浪者的心

作者:   来源:西塞山区政府    时间:2014-07-15 00:00


    “彭妈妈,你别担心,我一切都挺好的,现在在学汽车维修,以后再不乱跑了。”14日,12岁的小浩(化名)从江苏盐城打来电话,向市救助站的业务科长彭玉琴“汇报”近况。
   父母早亡的小浩自小跟着爷爷长大,性格叛逆。去年夏天离家出走流浪到黄石,深夜被公安巡警送至救助站,一句话也不肯说。看着面黄肌瘦的小浩,彭玉琴非常心疼,连夜给他煮了鸡蛋面条,让他好好休息。接下来的几天,彭玉琴给他买来书本、象棋,陪他下棋、打球、听音乐、聊天,一点点地打开少年的心门。一个多星期后,彭玉琴终于打听到小浩的老家在江苏盐城,经过耐心劝导,他同意回到爷爷身边。临走前,小浩非常不舍,留下了彭玉琴的电话号码,说以后会常联系她。
   工作十五年来,送旧人,迎新人,像这样的救助对象数也数不过来了。但无论是谁需要救助,彭玉琴都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悉心照料,用爱温暖着每一个流浪者的心。
   2010年玉树地震后,从灾区来黄人员中,有一家藏族同胞流浪街头。他们被接到救助站时已经是深夜,彭玉琴给他们煮鸡蛋面条,又从家里拿来衣服给他们换上。十多天后,彭玉琴将他们送到西宁救助站,一家3口拉着彭玉琴的手对她感激不尽:“你是好人,扎西德勒!”
   2013年夏季,一名50多岁且下肢瘫痪的大妈来站后,因长时间流浪全身有异味,其他人都不敢接近她。彭玉琴第一个走上前,为她洗澡洗头、吹干头发,剪去长指甲,背她上床休息,端热饭,送温茶……这位大妈感动地说,“你比我亲女儿还好!”
   在救助管理站滞留的受助人员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人员和老年痴呆症患者占绝大多数。最初,彭玉琴也害怕、也厌烦,但随着与受助人员的深入接触,她对这些特殊困难人员有了更深认识,内心发生了一些变化。她说:“他们很多是因为缺乏关爱才流浪社会的,来到救助站我们就得多付出一点爱心才行。”
   由于救助工作的特殊性,彭玉琴必须24小时待命,有时深夜一两点单位打来电话她就必须回到岗位上,暴雨暴雪的恶劣天气要上街巡查,甚至连除夕夜也会被安排值班,工作压力非常大。但她没有因此忽略家庭,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2010年,她的公公患上了淋巴癌,她一下班就去医院送饭照料,忙得脚不沾地,却没有半句怨言。
   同事们都说彭玉琴是“热心的女救助专家”,救助对象说她是温暖的“救助天使”。而彭玉琴说:“我觉得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如果非要说是什么原因,那就是想拿爱心温暖流浪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