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作者:   来源:西塞山区政府    时间:2022-10-10 10:52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四川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四川考察调研,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科学指南。四川切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往深处做、往实里抓,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社会有效治理、文化强省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进行生动实践,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效。

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繁荣兴盛四川。四川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重要要求,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省经济总量达到5.3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六位。一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加强主干与多支的统筹发展,持续提升极核能级,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4万亿元,成都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7个区域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均超过2000亿元,区域综合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二是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着力建设陆海互济、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和“四向八廊五枢纽”为主骨架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省综合交通线网里程增至41万公里,进出川大通道增至40条,全面迈入建设交通强省新阶段。三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焦工业“5+1”、服务业“4+6”、农业“10+3”,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规模相继迈过万亿元大关。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推进国家实验室四川基地建设,高起点建设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升。五是统筹发展与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加强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平安四川建设,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着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和谐奋进四川。四川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是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从政策、项目、资金、力量等方面构建起四川深度贫困地区“1+5+4+N”脱贫攻坚工作体系。2016年至2020年,全省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达5276亿元。全省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出台《关于扎实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的指导意见》等“1+37”政策体系,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通要素双向流动通道,构建城乡空间优化路径和以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为核心的城乡融合路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四是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粮食产量时隔20年再次突破700亿斤。五是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全面开展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工作,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着力优化资源配置,统筹乡村集居点、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六是协同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释放农村发展活力。15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利用。

着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幸福安逸四川。四川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的重要要求,持续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开展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打出“调乡、合村、并组、优化社区”组合拳,全省乡镇数量减少三分之一,建制村、村民小组分别减少四成,重塑城乡基层发展治理格局。二是把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作为城市转型的着力点,按照“党建统领、体制破题、发展治理、做活社区”的总体思路谋划公园城市创建工作,夯实超大城市发展治理底部支撑。成都市进入“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行动”示范城市行列。三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社区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推动创建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实体化,形成既交往、交流、交融又“多元一体”的“三交一体”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甘孜、阿坝、凉山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四是把基层治理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推进普治并举和综合执法向基层延伸、公共法律服务向群众贴近,全省法治示范县(市、区)创建数位居全国第一。五是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问题,聚焦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兜紧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积极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全省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逸。

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人文魅力四川。四川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坚定文化自信提出的重要要求,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理论学习规范化制度化,主流思想引领力持续增强。二是加快媒体融合,推动省级媒体全面转型、市(州)媒体试点推进、县级媒体全面融合,主流舆论传播力不断提升。三是繁荣文化事业,坚持发展与改革同步,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入实施振兴出版、振兴影视、振兴川剧和曲艺工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品供给力更加充沛。四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形成“企业引领、名县推进、金融助力、人才驱动、品牌带动、园区支撑、区域联动”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五是注重文化传承,坚持项目化推动、体系化传承、时代化呈现,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国民教育、宣传普及、传播交流、创新发展六大体系,三星堆等文化名片享誉全球,巴蜀文化独特魅力充分彰显。

着力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绿色美丽四川。四川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重要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绿色美丽四川建设。一是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以钉钉子精神纵深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不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明显增加,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大幅提升,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切实管控,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0.2%。三是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走出一条绿色低碳转型之路。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均居全国第一位,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比达39.5%。四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建立,巴山蜀水颜值、人居环境品质得到提升。

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建设清明廉洁四川。四川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重要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用党的创新理论凝神铸魂,持续推进清明廉洁四川建设。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抓好对党忠诚教育,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二是健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培训制度,坚持“第一议题”制度,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推动主题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用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坚定信念。三是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统筹推进各领域党组织建设,抓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有形有态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深化县级党校分类建设,高标准建设“1+5”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四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持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精准有力削减存量,千方百计遏制增量,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持续整治“四风”,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更加巩固。

旗帜指引方向,核心领航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治蜀兴川各项事业之所以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这些成就的取得,有力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积淀了丰厚基础和有益经验。治蜀兴川的生动实践深刻昭示:思想引领是根本,必须坚定不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穿治蜀兴川事业全过程各方面。高质量发展是先务,必须紧紧扭住发展这条主线,着力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以更高质量发展推进各项事业。人民群众是主体,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检验标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涵养文化是支撑,必须把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作为凝心聚魂工程来抓,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不断丰富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努力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党的建设是保证,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以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促进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