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来源:西塞山区政府    时间:2020-08-03 17:52

——2020年6月29日在西塞山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面对产业政策调整的阵痛,面对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压力,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负重前行,克难奋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逆势而上、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全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20.07亿元,同比增长9.1%,全市排名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98亿元,同比增长12.6%,全市排名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7.6亿元,同比增长8.9%;地方财政总收入实现12.2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4亿元,同比增长4.7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6.57亿元,同比增长10.4%,全市排名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0.07亿元,累计增长12.1%,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总额19.3亿元,累计增长18.4%,增幅均居全市第二。较好地完成了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稳中质进。一、二、三产结构比例由0.82:56.34:42.84优化为0.63:55.49:43.88。财政收入税收占比在大幅减税降费背景下仍超过80%,全市排名第二。高质量发展指标考核全市排名第一。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2.88%,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研发投入9.18亿元,占GDP比重4.17%。新冶钢“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区荣获“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区)”称号。

——改革创新循序渐进。坚持问题导向和为民取向,完成重点改革项目10项。整合8家区属国有公司组建创发集团,推动政府投融资平台向市场化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平台支持。全年为实体经济减税降费1.25亿元。成立区企业服务中心,实现一窗联办、集中服务。应进必进的32家单位493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入驻行政服务中心,“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走在全市前列。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机构职能不断优化。

——生态治理扎实推进。《西塞山区生态文明规划》在全市率先通过省环委会专家评审。开展长江岸线整治雷霆行动,困扰多年的上窑码头、众成砂站成功拆除,辖区长江岸线非法码头全部清零。投入资金1552万元,修复沿江岸线6公里、复绿834亩。沿江6个开山塘口生态修复工程扎实推进。违规入江排口全部取缔封堵。3条黑臭水体治理基本完成,李家坊港通过住建部、生态环境部考核验收

——城市更新提速前进。棚改攻坚成效明显,22家企业、2539户居民签约倒房,腾退土地1076亩。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金湾工程”,8个片区16个小区启动改造,惠及居民近1.23万户。投入4700万元,改造刷黑花园路、水机路等背街小巷25条,新建“口袋公园”5个。老黄石人尘封多年记忆的飞云公园重新开园。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全区用于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支出5179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2.23%。城镇新增就业8988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4976元,同比增长9.58%。鑫泰源天城、一门文体广场、曹家嘴3号等涉房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化解,工业园区2500套还建房顺利分配。十六中校园改扩建主体工程全面完工。5个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实现托管全覆盖。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聚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工业技改助推发展。实施“百企百亿”技改工程,其中10家重点企业共实施技改项目29个,亿元以上项目13个,完成技改投资20.32亿元,累计增幅40.3%。新冶钢高炉置换、特冶锻造、扁棒线等一批重大技改升级项目顺利实施,其中投资35亿元的生态环保综合技改项目开工建设。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全市首个由政府主导建设的产业研究院黄石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正式运营。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浙楚联盟、云域众创空间入驻孵化企业57家,三冶重工等7家企业获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区建成各类创新平台23个,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6.6亿元,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提名3项。

智能制造集群发展。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永凯科技、荣科智能、华龙联创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浚山光电一期建成投产,二、三期建设同步实施。紧盯高端智能制造,新引进超卓智能制造、材谷金带新材料等一批中高端制造业企业。深化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借力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第三产业繁荣发展。武商黄石购物中心完成商品销售总额7.57亿元,累计增速10.03%。新引进广东医保、深圳朗欧等优质总部经济型企业3家,总部1号入驻企业9家,其中亿元以上3家,税收突破4500万元。总部2号入驻互联网企业5家。全年进限商贸业市场主体26家,创历年新高。

(二)聚焦聚力推进项目建设

突出招商引资。修改完善“黄金五十条”,成立6个产业招商专班,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全年“走出去”“请进来”160余次。成功举办上海、浙江、深圳产业招商推介会。全年新签约重点项目27个、新注册重点项目20个、新开工重点项目11个、新投产重点项目9个,实际到位资金82亿元,其中省外资金41亿元。

狠抓项目落地。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先后举行4次项目集中开工和2次项目拉练活动,全市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我区举行。全年共启动实施重点项目83个,总投资238.5亿元。项目入库全市排名第一,入库亿元以上项目27个,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142%。

强化要素保障。园区全年征收民房310户,搬迁企业13家,腾退土地1600亩,建设电力管廊3.5公里,天然气管网4公里,自来水管网3公里河口中心排洪港、鼎丰闸“闸站合一”工程投入使用。模具材料园“三纵一横”路网基本建成,完成道路硬化6公里。智能制造园设施提档升级,电力配置更趋完善。加强金融支持,为芳通药业、绿创电子等企业发放助保贷3000万元

积极对上争取。成立对上争取工作领导小组,推行“一周一调度、每月一通报”的协调推进机制,形成投资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各镇街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全年共策划申报重大项目58个,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8189万元,同比增长90.7%;争取债券资金1.28亿元,同比增长610%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聚焦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实施“清四乱”专项行动,长江国控风波港断面、磁湖等重点水域水质总体保持平稳,在全市河长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空气质量全市排名第一,全区优良天数累计优良率82%,PM2.5浓度均值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黄石火车东站西货场纳入省土壤修复治理项目清理工业固废和建筑固废76500吨。

有效防范社会风险。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政府债务结构持续优化,风险总体可控。“扫黑除恶”深入推进,公开审理公安部A级涉黑逃犯卫某营等21人涉黑性质犯罪案。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伤亡人数同比均下降60%。化解重点信访积案34起,信访总量同比下降61%,“迎大庆、保军运”期间,无赴省进京群访和非访事件。

精准帮扶脱贫攻坚。围绕“九有”(1)“两不愁三保障”(2)目标,投入资金140余万元,支持王英镇6个村发展光伏发电、食用菌栽培、油茶种植等产业。除当年新增2户11人外,动态调整前的591户1919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辖区困难群众救助兜底进一步加强,全年发放临时救助金96.11万元,为193户困难家庭发放住房补贴26.3万元。

(四)聚焦聚力统筹城乡一体发展

全力推进老城更新。强力推进棚改攻坚,胡家湾A、B、C、D地块和袁仓B地块实现扫尾清零,李家坊1、2、3、4号地块和陈家湾地块完成签约。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大智路、沿江等小区改造工程顺利完成,供电小区、武铁小区等7家单位23处家属区“三供一业”(3)更新改造项目启动实施。黄荆山森林公园新建改建景区道路9公里,新修大草甸登山步道6.5公里。

全员参与文明创建。聚焦问题短板和薄弱环节,持续深入开展创文“敲门行动”“百日攻坚”“专项整治”等系列活动,新建停车场6个、整理规范和新增停车位3160个,改造升级农贸市场14个,粉刷牛皮癣1337栋,牛皮癣、停车难、交通乱等不文明现象大幅减少,城市颜值不断提升,在国家和省级实地测评中,综合排名位居全市城区前列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4)建设,铺设雨污管网40.8公里,实现污水收集5066户,新建污水提升泵站4处。建设“四好农村路”7.6公里,改造户厕4960户,新建、改建公厕8座。深化农村环卫市场化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户收-村集-镇运”一体化管理模式基本形成。扎实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五改五清”(5)行动,乡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道仕袱等5个村成功入选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整治范围。

(五)聚焦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倾听群众呼声,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及提案116件。西塞芙蓉园小区配套幼儿园等一批教育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有序推进。投入600万元实施学校物防标准化建设,校园监控系统和“一键式报警系统”实现全覆盖。继续推进“三名工程”(6)和“3+n”社会化督导(7),全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分级诊疗制度逐步落实,“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就医秩序逐步形成。建立健全“区、镇(街)、村(社区)”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信息采集、数据比对工作如期完成。成立全市城区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建成西塞神舟文化广场。

全力改善社会民生。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975.4万元,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人均补助水平分别增长9%、17%。为2972人次发放医疗救助743万元。月亮山、澄月等6个社区纳入黄石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河口福利院平安工程提档升级项目完成验收。30个村(社区)健身路径实现全覆盖,38家祠堂实现文化功能转化。成功举办第二届河口螃蟹美食节和第四届新港荷花节。

着力加强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西塞山建设,实施“雪亮工程”(8),河口镇主要街道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公安小区等4个小区成平安智慧小区。十五冶社区被授予省“法治建设示范村(社区)”荣誉称号。在30个社区(村)探索推行“1+1+N”法律服务模式(9)。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504件,化解矛盾纠纷463件。“七五”普法深入推进,黄石首条“法治文化运动带”建设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圆满完成,国防动员、民防、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年人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审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保密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各位代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过去的一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领导、老同志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西塞山区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新兴产业培育缓慢,大项目、带动性项目还不多;区级财力收支平衡矛盾加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足,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有些部门和部分干部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务实作风与新时代、新要求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我们的生产生活按下“暂停键”。面对这场疫情,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坚决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我们迅速构建疫情防控“四级责任体系”(10),严格落实“四早”(11)要求,依法科学、精准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阶段,我们着力构建社会、社区、居民三个层面防控体系,采取封闭管理、发热送诊、居家隔离、集中隔离、集中医学观察五种措施,通过开展“大筛查、大包保、大管控、大督查”“十个再一次”“扫零行动”等活动,构筑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铜墙铁壁”。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阶段,我们全面落实境外返区人员接转、跟踪、集中隔离、回归社区全流程闭环管理和健康服务,筑牢境外疫情输入防线。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我们优化调整防控指挥体系,完善疫情防控机制,压实“四方责任”(12),落实“四个一”要求,突出做好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重要时间节点防控,及时扩大排查范围,推动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堵住所有可能存在的漏洞,不断巩固扩大疫情防控成果。与此同时,我们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立复工复产复市复学指挥部和工作服务专班,及时推出“暖企35条”(13)政策措施,全力以赴惠企业、暖市场、扩投资、增动能、提信心,全区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

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全区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主动参与、全力支持防控工作,充分展现了西塞山人的精神风貌和素养;全区医务人员舍小家、顾大家,知险赴险、义无反顾,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诠释医者仁心;公安民警、市直部门“双报到”党员、区直部门下沉党员干部、镇街、社区(村)干部日夜坚守、忘我工作,守土负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志愿者、环卫工人、快递小哥、抗疫保供物资生产运输人员等不辞劳苦、默默奉献;社会各界慷慨解囊、真诚奉献,一起织就了联防联控防线。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区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在全市城区率先实现“零增长”,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在此,向大力支持和援助抗疫工作的企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奋战一线的医务人员、社区(村)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疫情防控还远未到放松之时,同时受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但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相继出台一系列对冲疫情影响、促进疫后重振的政策措施,极大激发了我们推进疫后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领导,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就一定能够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今年区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机遇,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力抓好“六稳”(14)工作,落实“六保”(15)任务,加快建设富强和美西塞山,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他指标与全市同步。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奋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围绕“内防反弹、外防输出、严防输入”重点任务,坚持依法科学防控,压实四方防控责任,进一步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持续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健全基层防控体系,强化区、镇街、社区(村)三级联防,加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健康管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关键作用,规范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切实做好院感防控,落实患者救治和人员隔离措施,继续做好出院患者康复治疗和管理;突出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做好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防控,规范无症状感染者管理,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全力支持企业畅通要素保障、交通运输、原材料供应等渠道,促进企业尽快达产达效。适时有计划、有秩序地分类推进学校复学、商贸服务业复市,逐步推进娱乐场所、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继续做好医生、教师、公共场所和特殊场所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工作,确保“应检尽检、愿检尽检”。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和解除医学观察人员回归社会、融入社区工作,全力降低疫情防控对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

做好纾困解难工作。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支持企业纾困解难政策,开展“惠企暖企”行动,主动下沉,深入企业,听取企业呼声,出台更大力度对冲减负政策,着力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与企业共克时艰、抱团取暖,提振信心、恢复元气,稳住经济发展底盘。强化困难群体救助,落实低保、抚恤补助等提标政策,兜牢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做好辖区内老、孤、病、残、孕、无固定收入等人群摸底,关注生活、健康需求,提供生活帮助,保障家庭基本生活不受严重影响。加强失业风险监测,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更好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二)全力以赴推进河口临港产业新区建设,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高标准编制新区规划。对标全市总体规划,加强与开发区·铁山区、新港园区等区域规划衔接,突出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明确功能定位、突出功能引领,完成新区总体规划修编评审。细化交通、产业、社会事业等专项规划,优化新区空间布局规划、产业定位规划和交通体系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对标省内外一流园区,在功能布局、产业发展、服务配套上,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努力将新区打造成沿江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

高要求推进“七个先行”(16)牢牢把握“临港产业新区”的发展定位,紧紧围绕“一年规拆改,二年快起步,三年大变样,五年成新区”的奋斗目标,以“开局即是决战、起步必是攻坚”的姿态,举全区之力推进新区“七个先行”。全力推进拆迁还建,完成1200亩征地拆迁任务,启动新区10万方还建楼建设。全力推进道路建设及管线迁改,启动315省道、大棋路(河口段)、张志和大道(河口段)等8条道路建设及沿线杆线管网改造升级,加快形成新区核心区“四纵四横”主干路网。全力推进镇区提档升级,加快中小学校、江堤绿化、地标中心等建设。全力推进产业兴区,大力引进、科学布局高端制造业项目和总部经济、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夯实新区发展的产业基础。

创新新区体制机制。按照“长期合作、整体规划、滚动开发、资本循环”的思路,健全“指挥部+项目业主”的运营管理机制,在政策争取、项目申报、土地收储、资产整合等方面,与市交投集团在新区开发建设合作中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努力为全市区域开发建设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按照投资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各类市场主体在新区投资建设,与新区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区中园”“园中园”。设立招商引资、项目服务、征地拆迁三大办公室,统筹推进招商引资、征地拆迁、项目建设工作,建立大检查、大拉练、大讲评机制,实行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排名。

(三)全力以赴抓招商攻项目扩投资,奋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千方百计谋项目。以更大的干劲、拼劲、闯劲、韧劲,抢机遇、抢时间、跑项目、争资金,抢抓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机遇紧盯“两新一重”(17)领域,对照中央特别国债项目支持的4个领域,中央预算内项目支持的8个领域,地方政府债券11个方面,谋划申报项目30个以上。科学编制完成“十四五”规划,谋深谋实谋细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事项、重大改革举措,力争更多的项目、事项进入国家、省、市规划笼子,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

千方百计招项目。紧盯主导产业,结合我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借助商会、协会、企业等资源,坚持专员招商、精准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会展招商等方式,招引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高质量项目。切实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增强民间投资力度,推动民资、国资、外资“三资齐上”。实施“腾笼换鸟”,加快处置“僵尸企业”,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力争全年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

千方百计抓项目。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深入实施“双百双千”(18)项目攻坚行动,推行“总指挥部+分指挥部+专班”工作模式,持续开展项目建设“比晾晒”活动,对130个新建、续建项目实施“一月一晒一通报、两月一比一颁奖、三月一练一授旗重点推进新冶钢环保升级综合改造、智能智造产业园(二期)等45个工业和创新项目;大力推进西塞山区临港物流园、碧桂园磁湖南岸商圈建设项目等18个现代服务业项目;黄石十中改造升级、黄荆山山地体育公园等12个民生和文旅项目;大水机棚改、牧羊湖老旧小区改造等33个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夏浴湖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沿江美丽村湾绿化景观提升等22个沿江综合整治项目。

千方百计促三产。加快提升大上海商圈业态,发挥武商黄石购物中心龙头带动作用,实施“首店计划”和“老字号店”引入计划,带动大智路、京华路等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中高档消费,打造全市最具影响力的核心商贸区;扶持上窑特色小商品市场、财富广场等传统市场做大做强;启动黄思湾商圈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规划红线范围内企业和民房征收拆迁工作。做大做新做强西塞山区总部经济集群,引进优质药企,形成“医药+总部经济”集群模式;借助阿里巴巴鄂东南服务中心的平台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协助特钢和高端模具等优势产业开拓海外市场,形成“跨境电商+总部经济”集群模式。大力发展“小店经济”,推进新零售、新金融、新娱乐进社区,推动消费向各领域覆盖、全过程延伸、家门口体验。

(四)全力以赴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奋力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

打造科技创新升级版。探索校区、校院、校企合作,开展“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专项行动,支持绿创电子等企业建设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实施“科技小巨人”和“金种子”培育计划,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市场影响力和行业话语权。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扫零”工程,力争4家企业申报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6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0%以上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以上。用好用活“黄石浙楚企业港”和 “云域(黄石)众创空间”两家省级大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孵化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创新型创业企业。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支持新冶钢、西塞电厂、振华化学等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改升级工程,鼓励企业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方向发展,提升装备基础能力。支持黄石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争创省级产业研究院、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产品技术支持、检验检测、展示交易等服务,提升技术研发基础能力。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引进和培养更多细分行业领域“隐形冠军”,提升质量品牌基础能力。坚持集约高效原则,完善园区规划、土地供应、交通路网等产业生态,加强用工、金融、能源、物流等要素供给,使有限资源向重大项目集中,提升配套基础能力。

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的思路,以突破性发展临港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攻方向,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以河口临港产业新区为依托,力争全年引进1—2家国家5A级知名物流企业。加快推动供应链综合商业服务平台及怡亚通供应链项目落地投产,为园区企业提供物流仓储、供应链金融、代采代销及品牌孵化服务。着力培育本土运务代理、信息服务、技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扶持电子商务、仓储快递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壮大,推进形成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临港产业集群。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综合成本最低、企业获得感最强城区。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事联办”“证照分离”,推行政务数据共享和电子证件应用,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办税事项容缺办理,打造一流政务环境。全面落实“暖企35条”,继续落实减税降费、“助保贷”“云税贷”等各项惠企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用水、物流、融资等成本,打造一流市场环境。继续保持“扫黑除恶”斗争强大攻势,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让企业家安心干事创业,打造一流法治环境。

(五)全力以赴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奋力冲刺全面小康社会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聚焦“一江两湖”(19),以治水为龙头,坚持和完善河湖长制,扎实推进长江岸线整治复绿,完成磁湖南岸颐阳路、十六中沿线二三级污水管网及辖区8条排洪港截污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夏浴湖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加强江湖排口水质监测。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继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推进重点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常态化落实控煤、降尘、秸秆禁烧、清洁生产工作,力争空气优良率达到85%以上,PM10平均浓度降至67微克/立方米以下,PM2.5平均浓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以下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开展全区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建立土壤治理项目库,完成磁湖南岸原小冶炼地块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地质灾害和矿山修复治理工程。

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四个不摘”(20),认真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支持阳新县王英镇做大做强仙岛湖旅游、食用菌栽培等特色扶贫产业,推动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产业扶贫基地、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与贫困户结成产业发展联盟,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团结协作”联合发展机制,确保王英镇贫困群众真脱贫、不返贫,能发展、可持续。

持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防范债务风险,强化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债务总量,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遏制非法集资风险,加强金融类机构监管,维护金融管理秩序。盘活创发集团存量资产,加快土地出让和城市开发,做大做强做优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平台。建立区应急管理指挥中心,推进化工和危化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在线平台建设。进一步做好涉房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全面加强阳光信访系统平台应用,设立网上投诉点,引导群众变“走访”为“网访”,全年初信初访办结率达到95%以上。高度重视、全力化解“疫后综合症”,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六)全力以赴提高建管水平,奋力提升城乡颜值品质

推进黄荆山文旅新区大开发。依托黄荆山、磁湖、温泉等先天资源优势,与卓尔控股集团合作,以文旅景区、高端商业、文化创意、智慧生态新城为建设核心,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推进文旅商居整体联动,将黄荆山文旅新区建设成为黄石城市亮点板块。重点推进黄荆山生态公园、游客集散中心、森林漫步道、攀爬营地等休闲观光运动项目建设,打造成市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城市中心森林公园;加快推动磁湖南岸大开发,高起点布局高端商贸服务业,重点推进李家坊片智慧新城项目建设,全面发展与5G、物联网等战略相关的新兴产业,打造集“智造、文创、商务、孵化、康养、旅居”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智慧新城。

争创老旧小区改造省级示范区。以争创老旧小区改造省级示范区为目标,树立全生命周期理念,围绕“民生+品质+生态”,投入2.6亿元深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金湾工程”,按照“明标准、明内容、明程序、明节点”要求分级分类启动实施牧羊湖、澄月等14个片区,81个小区、21837户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融入矿冶文化、非遗文化等西塞元素,建成老有所养、壮有所为、少有所乐,邻里守望、温馨和乐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区,打造具有西塞山区特色的老旧小区改造全省样板。加快棚改项目“清零”行动,完成大水机、河口二期等地块棚改工作。加快土地出让,全年力争完成李家坊1、2号地块和陈家湾等15个地块、1500亩土地出让。开展城市体检试点工作。

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和发挥化资源优势,以生态环境为基底,以城市文化为依托,以旅游体验为核心,强力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品位以矿冶文化为工业旅游之魂,加大对汉冶萍遗址、源华煤矿遗址、胡家湾煤矿遗址等工业遗产保护和修缮打造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旅游体验于一体的“工业秀带”,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以保护开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塞神舟会”为核心,用好“中国端午节俗传承基地”和“中国神舟文化之乡”国字号招牌,推进非遗展示馆项目建设,统筹和开发上窑码头、西塞山、牯牛江心洲等资源,打造沿江生态文化旅游带,创建城市生态旅游品牌。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启动飞云体育公园建设,完成黄思湾、八泉等2个新全民健身运动中心建设,精心组织文艺演出、全民健身等文体活动,力促文化兴民。

强化城市建设管理。全力支持和服务沿江大道、有轨电车等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城市道路畅通工程,继续推进枣子山路、澄月巷等10条背街小巷循环道路刷黑改造。推进沿山危房和18条排洪港治理工程。实施生态绿色发展工程,快速推进青龙阁山地人防应急疏散避险公园(二期)、上窑码头江滩公园等城市公园建设。办好西塞山区第三届社区园艺节,新建口袋公园5个以上。进一步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全面加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环卫保洁常态化管理,全面提升环卫保洁水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力争实现垃圾清理、收集、转运、处理全域覆盖。加强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智慧城管水平。深入推进城管非接触式执法改革,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开展牛皮癣、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专项治理。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全面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持续推进“三轴连三带”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探索“三资”资源整合,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启动建设新港村和凉山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融农事体验、乡土文化、度假休闲于一体的都市田园综合体。持续补齐乡村发展短板,推进乡村“四好农村路”提标工程,加快沿江、沿山牯牛洲、石龙头等4个村二三级管网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农村美丽家园。

(七)全力以赴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增进民生福祉

持续加强社会保障。坚持做好稳就业工作,全年力争新增就业7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00人。深入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强老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提高养老补贴标准。建立社区干部工作报酬增长机制,适时调整岗位和绩效工资,提高社区工作人员保障水平。围绕弱势群体和群众需求,建立镇街临时救助金备用制度,高效解决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优化医保公共服务,全面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冶钢康养等医养结合项目建设,新增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一步做好退役军人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退役军人信息,落实保险接续政策,切实做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

持续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教育布局规划实施,完善西塞中学等薄弱学校基础教育设施,启动龚家巷小学改扩建工程。实施沿湖路小学附属幼儿园、马家嘴幼儿园、龚家巷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标准化建设。树立大健康理念,推动公共卫生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切实提高疾控硬件设施保障水平和传染病检测能力。进一步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基础,着力推进河口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级卫生室建设。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医联体内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全力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持续加强社会治理。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社会面智能安防、“雪亮工程”“智慧公安”建设,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面推进法治西塞山建设,实施社区矫正教育中心提档升级,力争创建1个省级红旗司法所、2个省级规范化司法所。进一步做强街道夯实社区,完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工作机制,进一步调整优化社区设置。增强社区网格员力量,夯实“社区+网格”的基层治理基础。推广社区基层自治先进经验,推进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促进物业服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强化食药品安全监管,加大生产溯源、使用监测、问题预警等环节监管力度,让群众吃得放心、用药安心。健全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进一步创新社会治安管理模式,持续提升“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21),争创省级“平安县(市区)”,力争再夺“长安杯”。

三、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为政之要,贵在落实,重在实干。我们将慎终如始保持大战状态、大考作风,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推动人民满意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不断强化“一盘棋”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强化执行能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少讲空话,不讲假话,忌讲过头话,把实事求是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深入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让党员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构建目标任务清单化、工作推进责任化、跟踪督办常态化、超时问责制度化的工作机制。保持定力、增强耐力、持续用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紧盯目标不动摇,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入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机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民主决策。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严守纪律规矩。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不懈整治“四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压实政府系统党组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推进“一岗双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高效审计监督体系,管好国家资源、国有资产,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根植于心。树牢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正确处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到亲密而守法纪,廉洁而有作为。

各位代表!奋斗路正长,行者方致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的定力实现,以的作为实现,以高质量发展的追求实现,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奋力谱写西塞山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而奋斗!

附件:

名 词 注 释

(1)九有:即有主导产业、有集体收入、有群众服务中心、有小学教育和卫生文化等服务设施、有硬化的通自然村公路、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入户的广电通信光纤电缆、有清洁的生活能源,

(2)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3)三供一业:是指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

(4)“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即用三年时间推进“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四项重大生态工程。

(5)五改五清:即改水、改厕、改线、改危房、改入村口;清垃圾、清湾中荒地、清断垣残壁、清庭院、清新增违建。

(6)三名工程:即名校、名师、名课工程。

(7)“3+n”社会化督导:即西塞山区独创的一种教育督导模式,“3”指责任督学、社区督学、家长督学,“n”是指1至几个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专业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共同参与督导活动。

(8)雪亮工程:是指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9)“1+1+N”法律服务模式:即每个社区(村)落实一个法律服务工作者、一个社区调解员、N个社区热心人帮助处理社区纠纷,努力实现小事不出家门、不出楼层、不出社区。

(10)四级责任体系:即区级统筹协调、区直部门参与、镇街属地管理、社区(村)主体责任的四级包保疫情防控责任体系。

(11)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2)四方责任:即属地责任、部门和行业责任、企事业单位责任、个人和家庭责任。

(13)暖企35条:为了加强疫情防控,强化“六稳”举措,西塞山区出台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发展的“35条”政策措施,在财政、税费、金融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帮扶,真正让政策惠利企业。

(14)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15)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6)七个先行:即拆迁还建先行、杆线管网迁移先行、土地整理先行、产业承接先行、沿江生态修复先行、镇区提档升级先行、融资整合先行。

(17)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18)双百双千:即2020年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实现入库投资规模100亿元以上,腾退建设用地1000亩以上,收储出让商业用地1000亩以上。

(19)一江两湖:指长江、磁湖、夏浴湖。

(20)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

(21)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即群众安全感、公正执法满意度、矛盾纠纷调解有效率、扫黑除恶行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