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来源:西塞山区政府    时间:2014-02-28 00:00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和2014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围绕“强工兴区、商贸活区、文化强区”的发展战略,同梦想、甘担当、共自律、苦奋斗,圆满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快速发展。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竞进提质为主题,乘势勇进,争先进位,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56.1亿元,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60.66亿元,增长31.2%;区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03亿元,增长16.3%;财政收入9.53亿元,增长1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4亿元,增长23.5%;第三产业增加值50.49亿元,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58亿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5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8534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经济、第三产业、财政收入、招商引资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目标考核全市城区排名第一,其中第三产业、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全市排名第一。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工业兴区为主导,聚焦项目,决战园区,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一方面,大力加强园区基础建设。全年投入资金10.4亿元,共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1个。开工建设西塞、河口中心排洪港、瞿家湾变电站;完成西塞、河口供水供气主管网铺设;完成河西大道升级改造主体工程,同步实施了白鹭路等7条支干道路面扩宽、亮化、绿化工程;二百二、刘梦得、莲花径等3条道路竣工通车;开工建设河口一期和西塞三期、四期36万平方米还建楼。另一方面,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共实施各类项目45个,总投资140.5亿元,其中省外到资29.98亿元。特钢及其延伸加工、生物医药、精细化工、住宅产业等四大产业加速集聚,完成工业总产值222亿元。鑫诺路德项目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形成特钢产业从原材料生产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博凯医药、天安管桩、灿禾医药、国铭油缸等一批项目落户园区,武汉光谷生物医药城黄石生物医药园正式挂牌。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累计发展到73家。西塞山工业园区被评为省级开发区竞进提质“十佳”和省级新型产业化示范基地。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城市建设为重点,完善功能,繁荣三产,城区面貌不断改善。城区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全年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实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3个。完成曹家湾等4条背街小巷道路改造、南屏和药监局小区环境整治、大千石园景观路建设、郭家花园排洪港改造、李家坊等5个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和11条道路路灯安装工程;启动黄家湾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泵站维修改造及渠系清淤疏浚等工程;完成颐阳路等2条道路花城计划、花园路十五冶医院段等4处绿化建设工程,新增和改造绿地面积10.4公顷;首批6个社区率先实现创卫达标。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武商黄石购物中心主体工程封顶,上窑小商品批发城引进商户459家,大上海广场经营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大商户达15家,建设商务大厦、精英大厦等总部经济大楼4座,引进总部经济企业23家。新增限上服务业18家,新增限上商贸业29家。十三排、青龙阁、矿务局水泥厂等棚户区和旧城改造工程快速推进,完成房屋征收面积58万平方米。生态旅游稳步发展,编制完成《道士洑古镇主题公园规划》并通过市规委会评审,黄荆山森林公园管理进一步加强,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主动求变,攻坚克难,发展难题不断破解。改革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西塞山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将15个领域职权下放我区行使,全力支持我区争创全省同类第一城区[1]。投融资工作取得新进展,组建黄石汇达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湖北章山星城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湖北神舟会文化旅游开发公司三大融资平台,到位资金2.8亿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组建5个招商专班,对接市10个主要招商分局。优化发展环境,建立重大项目专班推进制和重点项目“秘书”服务制。园区征地拆迁强力推进,规范了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全年共实施征地项目23个,拆迁项目16个,征地4848亩,拆迁房屋767户。违建管控成效显著,全区发现并制止违章建筑422处,计2万余平方米。用地制约有效缓解,全年共申报建设用地10批次,面积2248亩,完成了王家栗等4个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新增建设用地2874亩,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建设用地。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执政为民为宗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全区共投入民生资金2亿元。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争取上级转移就业专项资金1452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1950人,创业带就业5485人,向上争取社保资金379万元,社会养老保险金454.9万元,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152.3万元,累计发放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资金53.7万元。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548套(户),面积11.6万平方米。投入360万元完成了河西地区二期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基本实现“村村通”,战胜了罕见的旱灾和高温灾害,“三万”活动连续三年荣获“省级先进县(市)区”称号。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共投入资金261万元,启动了叶家塘二村后山崩塌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完成了马家嘴小学后山边坡应急治理等工程;启动了“五小”企业[2]和工业污染源整治工作,节能减排完成了市定目标;搬迁了磁湖南岸周边全部的牲猪养殖场,消除了重大污染源;禁鞭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基本实现无经销、无燃放。公共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举办了“西塞山文化研讨会”、“道士洑古镇文化研讨会”、“青田•西塞山生态文化交流会”等专题学术活动,成功开展西塞神舟会、西塞山区第二届“千人登黄荆山•赏黄石美景”登山、社区园艺展览等活动。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统筹协调为抓手,加强社会治理,发展各项事业,和谐局面不断巩固。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进一步提高,新建区、黄思湾等6个示范社区建设顺利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7.4亿元,申报专利100项,十五冶社区被评为全市唯一的全国科普示范社区。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校园D级危房全部拆除,启动了黄石十中校园改造工程,区域课改深入推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卫生和计生事业进一步推进,实施了卫生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第三轮聘任,全面完成省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平安西塞山区建设成效明显,公众安全感指数继续位居全省前列,被评为“2009-2012年度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积极开展了大排查、大信访、大调处等活动,化解信访案件1951件,化解率96%。“六五”普法中期检查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积极开展煤矿、消防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活动,对上窑商贸区、红杉树宾馆、金世纪大酒店等5处重大隐患进行了集中整治,关闭了胡家湾煤矿,消除各类安全隐患1129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顺利推进。
    过去的一年,我们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着力健全政府议事和决策规则,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共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建议57件,市、区两级政协委员提案130件,回复率100%,满意率99%。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3]、省委六条意见[4]和市委六点要求[5],从严控制行政经费支出。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审计政府投资工程等各类项目101个,审减资金5554万元。区政府承诺的八件实事基本完成。与此同时,民兵预备役、工商、民防、科普、对台、保密、文史、档案、老龄、残联、宗教、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超乎预期,付出的努力非同寻常,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全区人民同心协力、共克时艰,携手走过了充满艰辛但饱蘸激情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政府工作取得的每一点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更凝聚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辛勤工作的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作出无私奉献的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塞山区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自身建设离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2014年我们将承担起市委、市政府简政放权试点的新使命,实现改革红利的最大化,仍须努力;园区生态欠账还较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资源要素制约日益突出,对实现科学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各种新旧矛盾叠加显现,需要下大力气化解;棚户区改造征收成本不断增加,推进难度加大,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实施“生态立区、产业强区,加快建成全省同类第一城区”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扎实做好2014年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乘势勇进、奋力赶超的工作总要求,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强区,围绕“一主两翼”的发展思路,以争创全省同类第一城区为目标,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贯穿全区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突出项目引领,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改善民生福祉,全力打造现代城市先行区、绿色经济增长区、体制创新示范区和棚改宜居样板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生态宜居之城。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和目标管理综合考核继续走在全市前列,滨江新区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同类园区20强。
    二、全面深化改革
    (一) 深化政务运行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西塞山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承担起全市简政放权改革试点新使命。围绕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构建高效便捷的“一总室四中心”[6]政务运行体系。实行“五个一”[7]快速办事流程,为居民群众提供行政审批和许可服务;整合群众工作中心功能,形成力量整合、责任明确、协调联动、调处矛盾、快速处置、运转高效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项目落地绿色通道,实现招商引资、项目审批、项目落地的无缝对接;全面整合社会组织管理和信息服务,实现更为全面、高效的现代化政务治理和公共服务。
    (二)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政府授权、封闭运行、自主发展”运行机制,健全园区综合管理体制,调整优化内设机构,完善项目建设机制、投融资体制、财税保障体制。进一步下放区级管理权限,将人才、资源、资金向园区倾斜,最大化地保障园区高效快速发展。围绕产城融合发展,将园区打造成集工作、生活、休闲为一体的滨江新城。
    (三)深化城市开发建设体制改革。组建黄石磁湖商务区管委会,整合部门资源,合理设置机构,配置优秀人才,下放区级管理权限,建立自主开发高效商务区。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封闭运行、市场运作、自主发展”的运行模式,将旧城开发和棚户区改造相结合,统筹发展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品味,打造国家级棚户区改造样板区。
    (四)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加快完善融资体系建设,参股市级投融资平台,借壳市级平台申报项目贷款。提高四大融资平台筹融资能力,扩大融资规模,为两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推进国有资产集中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良性循环的债务管理机制,防范债务风险。成立市土地储备西塞山分中心,加快土地一级开发,进一步盘活各类资源。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和选拔使用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创新行政执法体制机制,集中行政执法权,探索构建统一、精简、协调、高效运转的行政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和管理机制。
     三、强力推进滨江新区建设
    (一)优化发展平台。加快滨江新区规划调整步伐,修编完成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西塞、河口中心排洪港基础及箱涵施工,启动河口老街改造。加快建设河口一期和西塞三期、四期还建楼,启动河口二期、三期还建楼建设。完成滨江大道及支线绿化、亮化和候车站亭建设,实现沿江路西塞段、中宏路与莲花大道全线贯通,完成志和大道一期路基平整。加快污水处理厂、山南铁路新港支线、鑫诺路德二期、精细化工园、生物医药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全年完成拆迁700户以上,征地3000亩以上。加强道路交通治超治限和违建管控,做好滨江新区市政、绿化设施的运营维护和洁化美化工作,增强滨江新区形象魅力和综合竞争力。 
     (二)推进产业聚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特钢及其延伸加工、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等四大产业扩张规模、壮大实力。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住宅产业园、中小企业集聚园、中特集团高端装备制造园、精细化工园和冶金模具园等六大百亿特色产业园。制定出台《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启动中小企业园科技孵化器建设,支持顶铭环保等5家企业争创省级高新企业,支持新冶钢、振华化学、芳通药业等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力争振华化学成功上市,力争滨江新区晋升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黄石产业园申报成功。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小型特钢模具企业技改和搬迁入园,推动兴华生化等闲置资产整合重组,引进一批生态型项目入驻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河口老街商贸服务业,支持贵香螃蟹等品牌发展壮大,建成特色餐饮一条街。
    (三)强化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继续围绕产业集群开展产业招商,组建滨江新区招商分局、旅游文化招商分局、驻汉招商分局等5个专班,安排10大部门对接市14个产业招商分局47个招商小分队,形成大招商格局。重点研究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武汉等重点区域产业布局,开展定点招商;利用重大节会,开展定时招商;以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产业为方向,开展定向招商。力争全年引进资金100亿元,项目28个,其中过10亿大项目1个,5亿元项目5个以上。完善项目建设考核机制,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建成投产率和达产率。开工建设途安物流、鑫龙科技、芳通皂素新工艺、法姆化学、秀谷微量肥等一批新签约项目,加快建设灿禾医药、国铭油缸等一批已开工项目。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以上。加大道仕洑古镇、夏浴湖开发、河口中心区的招商力度,依法收回未开工项目闲置土地。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计划“笼子”。
    四、全面启动磁湖商务区建设
    (一)推进商务核心区建设。编制完成磁湖商务区各层次专项规划,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加强与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对接,投入资金80亿元,围绕“规划、征收、还建、招商”四大重点,启动磁湖商务区还建房、重点基础交通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征收房屋1000户以上,开工建设还建楼30万平方米。按照“三年完成房屋征收,四年完成还建安置,五年建成商务新区”的目标任务,将磁湖南岸打造成集温泉度假、特色美食、商务信息、旅游接待、文化艺术、高档居住于一体的滨水城市休闲商业商务中心,树立鄂东特大城市商务新标杆。
    (二)实施棚改攻坚工程。全面启动市政重点工程月亮山隧道北连接线房屋征收和王家湾还建点项目建设。重点做好十三排、中窑A5C7、黄思湾文体广场、枣子山等地块房屋征收工作。加快推进磁湖南郡、环湖路2号等地块的拆迁工作。完成一门小学、花园路2号、曹家嘴3号、青龙阁、赛福摩擦等地块的土地出让,实现净地出让1200亩。扎实推进吴家湾二期、矿务局水泥厂等6个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在加快推进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的基础上,将非集中成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统一纳入城区棚改范围,做好改造前期工作。
    (三)繁荣活跃第三产业。坚持培育内源与引进外源并举,以老城区改造带动发展大型城市综合体、总部经济楼、连锁品牌店、购物中心、专业市场等五大业态。建成武商黄石购物中心、大上海广场二期,打造商贸航母。加大商贸服务业引进力度,做好上窑商贸区品牌代理商同类整合。积极营造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家庭服务业。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推进“个转企”[8]和小微企业上规模工作,加大培育商贸“小巨人”企业,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4家以上,限额以上服务企业12家以上。加大企业总部经济大楼建设力度,引进培育新税源。稳步推进旅游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启动黄荆山森林公园规划建设,为市民提供一个集健身、观光为一体的户外休闲场所。
    五、加快推进生态城区建设
    (一)铁腕重拳整治生态环境。逐步关停“五边”[9]区域内全部露天矿山,争取国土部门专项资金,做好黄荆山北麓开山塘口周边区域生态修复。完成青龙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叶家塘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逐步关闭西塞山段非法码头砂站,启动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治理一批工业污染源,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企业,全面完成市定节能减排任务。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处罚力度,实行环保“硬执法”,力争用3至5年时间,使城区空气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让城区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观。
    (二)全力创建绿色森林城区。全年完成植树造林4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大力实施枣子山生态公园一期、磁湖南岸“芙蓉带”等七大绿化工程和滨江新区“一村一景”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开展绿色企业、绿色单位、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鼓励居民开展生态阳台、生态庭院建设。以开展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绿化活动。启动田园社区苏式建筑群等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3条背街小巷路灯安装。启动滨江新区环卫基地建设。完成黄家湾水库除险加固、泵站更新改造、渠系整治疏通工程。以全省湖泊整治工作为契机,推进夏浴湖生态修复项目。
    (三)切实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开展主次干道环境卫生、社区(村)环境卫生、占道经营等九大综合整治,维护良好的城市管理秩序,提升环卫管理水平。加快卫生社区创建步伐,为黄石申报国家卫生城市打下坚实基础。加强综合执法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加大违法建筑查处力度,力争实现“零违建”目标。推动社区物业化改革,探索环卫市场化管理机制,完善数字化城管平台管理制度。
    六、坚定不移改善民生福祉
    (一)千方百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健全就业援助机制,加强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和技能培训,促进多渠道形式就业。认真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增加创业小额贷款基金,强化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继续扩大社保覆盖面,确保2014年适龄人员参保缴费率达95%以上。继续落实和规范低保等专项社会救助制度,不断提升社会救助规范化水平。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改善和提高孤老、孤儿、孤残人员的供养水平。落实各项扶残助残政策,改造升级社区康复服务站。
    (二)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继续做好艾滋病、血吸虫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继续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突出“两非”和违法生育案件查处力度,严格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提高出生政策符合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加快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建立多元有效的文化事业投入机制,努力扩大西塞山文化品牌效应;积极探索民间文化体育协会组织发展形式,大力开展公共群众文化活动,定期举行乒乓、登山等赛事;积极开展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推进老年人事业。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努力构建全覆盖、无缝隙、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管理服务新格局。进一步健全群众工作中心工作机制,整合群众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三大调解资源,形成更强的工作合力。深入推进示范社区建设,强化社区“两委三中心”[10]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撤村建居工作,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平安创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突出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快推进食品医药监管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监管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应变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推进全民守法,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在去年基础上,新兴办“八件”实事:(1)完成城镇新增就业6700人,扶持创业700人,带动就业2340人,安排困难人员就业1700人;(2)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00套;(3)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70件,法律援助事项1700件;(4)实施西塞老街改水工程,解决850户居民饮用水难题;(5)完成枣子山山地生态公园一期建设;(6)完成黄石九中、龚家巷小学等学校的标准化建设;(7)修建月亮山健身步道;(8)开展为100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辅助器具、100名有就业能力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100名贫困残疾人托养救助行动。
    七、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加强作风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做到“同步查改问题、同步服务基层、同步推进改革”,集中解决四风问题[11]。全面落实市政府《加强政府执行力的意见》,强化落实意识,加大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督查督办力度,强化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敷衍塞责、慵懒散奢等行为。
    (二)坚持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注重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强化行政效能监察,严格预算执行、实现对全区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全覆盖。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对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房分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聘,都要明明白白地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保持清正廉洁。坚决执行中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只减不增,把有限的财力集中到惠民生、促发展上。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12]等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从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努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真抓实干,成绩鼓舞人心;展望未来,我们重任在肩,仍须不懈努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以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共同推进西塞山区赶超跨越发展,为早日建成全省同类第一城区、打造生态宜居新西塞作出新的贡献!

 

 名词注释

 


    [1]全省同类城区:具有城区财政体制的市管城区。湖北省共有14家:西塞山区、黄石港区、下陆区、铁山区、茅箭区、张湾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襄城区、樊城区、掇刀区和沙市区。
    [2]五小企业:指小采石场、小化工厂、小洗(选)矿、小矿山、小冶炼厂。
    [3]八项规定: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4]六条意见:指湖北省委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结合湖北实际,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中央规定,从严从实改进作风的“六条意见”。
    [5]六点要求:指黄石市委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结合黄石实际,提出必须严格遵守的六点要求。
    [6]一总室四中心:即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公共服务中心、群众工作中心、项目落地服务中心和社会治理信息中心。
    [7]“五个一”办事流程:即一楼式办公、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次性收费、一网式运行。
    [8]个转企:指个体工商户利用现有的生产经营条件,依法重新登记有限公司(含一人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各类企业。
    [9]五 边:指长江边、河湖边、城区边、干道边、集镇边。
    [10]两委三中心:即社区党工委、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群众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发展中心。
    [11] 四风问题: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2]六项禁令:指中纪委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要求各地各部门和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六个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