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塞山区委关于加快黄石河口临港产业新区建设的决定

作者:   来源:西塞山区政府    时间:2020-05-22 14:27

 

建设黄石河口临港产业新区,是优化黄石市域协调发展布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推动西塞山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第一要务”。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区建设的部署要求,把新区打造成为全市产业发展新高地、西塞山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作出如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五城”目标和“五大转型”,突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新区打造成为港城融合先行区、高端制造集聚区、绿色发展样板区、体制创新示范区,为加快建设富强和美主力城区提供坚实支撑。  

(二)工作目标。牢牢把握“临港产业新区”的发展定位,紧紧围绕“一年规拆改,两年快起步,三年大变样,五年成新区”的奋斗目标,全力推进“七个先行”。2020年,完成新区总体规划修编评审、项目布局范围内土地房屋征收和杆线管网迁改工作,启动主干道、还建楼建设。2021年,全面开工建设路网、学校、医院、公园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引进开工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强的临港产业项目。到2022年,新区核心区格局基本形成,配套功能显著改善,一批基础性、支撑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到2024年左右,成为投入强度、产业密度、经济发展速度、生态环境满意度全市领先的转型发展新标杆、强劲活跃增长极。  

二、重点任务  

(一)高标准编制新区规划。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编制新区规划。对标全市总体规划,加强与开发区·铁山区、新港园区等区域规划衔接,突出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明确新区功能定位。细化交通、产业、社会事业等专项规划对接,优化新区空间布局规划、产业定位规划和交通体系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对标省内外一流园区,在功能布局、产业发展、服务配套上,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编制乡村发展布局规划和美丽村湾建设规划。  

(二)创新开发建设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障碍,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和开拓精神,深化新区开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按照“长期合作、整体规划、滚动开发、资本循环”的思路,健全“指挥部+项目业主”的运营管理机制,在政策争取、项目申报、土地收储、资产整合等方面,全心全意与市交投集团在新区开发建设合作中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努力为全市区域开发建设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按照投资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各类市场主体在新区投资建设,与新区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区中园”、“园中园”。  

(三)全面提速征收拆迁。组建以镇村干部、党员骨干、群众积极分子为中坚的精干队伍,打好新区建设征收拆迁“大会战”。按照“连块成片、集中整理”的思路和“依法征收、应征尽征”的要求,全面启动、有序实施新区项目建设范围内土地房屋征收。2020年,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在新区开发起步区闸口、牯牛洲片,力争完成房屋征收400户以上、腾地1300亩以上。围绕重点企业扩规需求和融资的资产整合需求,推进相关地块成片整理,力争完成房屋征收600户以上、腾地2200亩以上。  

(四)优先提升基础设施。强力推进镇区提档升级,大幅改善新区面貌。以道路管网、还建楼建设为先导,完成河西大道、张志和大道提标改造,建成新区核心区“四纵四横”主干路网,加快建设河口二三期、西塞五六期还建楼,着力解决工业园区历史遗留拆迁安置问题。以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加快完善供排水、供电、通讯、供气、供暖、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配套功能,完善科创、信息、物流、公交等公共服务平台,超前布局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稳步推广工业互联网相关应用。以镇区功能提升聚人气、惠民生,完成河口老街整体改造,加快建设学校、医院、文体活动中心、智慧政务等公共服务设施,拓展镇区发展空间,提升镇区承载能力。  

(五)优化新区产业布局。全要素、全链条、全地域谋划新区产业布局,推动产业成链、配套、集群发展。突出发展高端制造业,坚定不移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壮大以特钢延伸为重点的新材料(模具材料)产业,以移动终端组件、汽车零部件、智能模具为重点的智能装备产业,优化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夯实筑牢产业基本盘。突破性发展临港产业,坚持依托新港、对接新港、服务新港,大力引进“大临水、大运量”先进制造业项目,大力引进总部经济、物流会展、研发设计、融资租赁、港口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增创厚植经济新优势。协同发展以“名山、古镇、神舟会”为名片,以“山水林泉洲”、历史文化和工业遗产资源为本底,以精品特色农业为补充的生态文旅产业,打造黄石沿江精品旅游带。适度发展职住、商住等生活性服务业,疏解老城区功能,促进新区产城融合。  

(六)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积极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着眼强链补链延链,瞄准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和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瞄准新冶钢等龙头企业,加强招商力量,强化精准对接,强化绩效激励,营造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优化招商引资政策供给,用好用活我区“黄金50条”和促进经济发展“35条”,创新运用多种招商方式,落实重大技术装备配套、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水平科技人才(团队)奖补措施,吸引重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户落地。到2024年,力争引进投产50亿元项目2个以上、20亿元项目5个以上、10亿元项目10个以上。  

(七)擦亮新区绿色颜值。认真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做好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绿色发展三篇文章。结合“三线一单”试点,坚持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引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重点企业实施重大环保技术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实现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关停码头复绿、水岸造林绿化、开山塘口修复和地质灾害治理,大力实施夏浴湖综合治理和湿地公园建设、凉山水库综合开发利用、新区污水管网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着力提升黄富公路、河西大道、张志和大道绿色廊道生态景观,塑造黄石长江最美岸线。  

(八)着力建设富美乡村。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区建设一体谋划部署、一体推进落实。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以沿江永久保留村庄、新港村、凉山村为重点区域,以道路硬化、村庄立面改造、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和公共空间绿化为主要内容,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济,推行“合作社+农户”、“理事会+合作社+农户”等新经营模式,鼓励以股权合作、项目合作等方式,盘活农村要素资源,培育新型农业示范户,打造“田园综合体”。因村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资源禀赋较好的村成立“三资”经营实体,支持土地征收后资源较少的村围绕企业、居民需求组建服务实体,提高村级自治组织致富带富能力。  

(九)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环境吸引力、聚集力、竞争力。围绕目标升级,对标优化营商环境国家考核标准,着力打造全市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特区”。围绕系统升级,加快完善智慧政务一体化平台,推进“一网覆盖”、“一窗受理”。围绕效能升级,重构办事流程、业务流程和服务流程,推行“一事联办”、“一次办好”。围绕减负升级,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和省、市有关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围绕服务升级,落实专班专员包保,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提升项目服务全周期专业化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委书记任政委,区委副书记、区长任指挥长,相关区委常委、副区长任副指挥长,工业园区(河口镇)、区直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新区建设前线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工业园区(河口镇)。坚持每半月一次办公会、每月一次现场会,定期研究解决新区建设重大问题,统筹推进新区建设任务落地落实。  

(二)压实工作责任。工业园区(河口镇)、区新区建设工作专班和区征地拆迁办、招商引资办、项目服务办承担具体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建设发展任务、改革创新举措有效实施。遇有重大事项,及时提请指挥部研究。区直有关部门要明确支持和指导新区建设的任务措施,加大对上争取协调力度,形成加快新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支持保障。坚持新区工作优先研究、干部优先配备、用地优先保障、资金优先拨付,推动新区建设驶入“快车道”。坚持项目为王、干事为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咬牙印、钉钉子,一项一项抓好任务落实。健全容错纠错免责制度,支持工业园区(河口镇)深化绩效奖惩制度改革,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为加快新区建设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