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互动 > 民意征集

【征集结束】(投票)黄石市西塞山区上窑江滩公园雕塑投票评选

作者:   来源:西塞山区政府    时间:2020-08-05 17:31

    上窑江滩码头公园建设项目位于黄石市西塞山区八泉街道上窑滨江卸矿机至上窑汽渡码头段,全长570米,宽度50-70米,占地面积约2.86公顷。上窑江滩码头公园以现代造园手法完善修复,营造一处自然、和谐、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休闲绿地。公园建设面积28635平方米,其中公园设施及硬质地面面积9330平方米,绿化面积19305平方米,绿地率达到67%。公园设主、次入口各一处;在主入口设置萌芽广场,西侧有一处休憩空间;设有两处观景平台,通过滨江健步廊道进行连接。雕塑设在次入口处,目前公园建设已进入到收尾阶段,公园还将打造一处大型雕塑,进一步凸显文化气息。昔日菜场变公园,该项目不仅有利于改善西塞山区生态环境、美化区域形象,还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现对初选入围的三组雕塑设计方案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欢迎踊跃投票!(可点击文章链接参与投票→【投票】黄石市西塞山区上窑江滩公园雕塑投票评选


方案一

名称:《航》

材质:铜/不锈钢

尺寸:高8米

设计理念:

本次设计根据黄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进行设计,黄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是湖北省第一个开放口岸。码头的功能就是集散和流通,而城市也就是集散和流通的产物。

作为全球流通的一个点。本次设计将十字圆抽象的表现出来。形容全球环绕。在中间依次有序的排列连接的弯曲材质钢筋,形容港口的秩序顺畅进行。在整个雕塑中排列各个长方体,形式上简约美观,仔细观看好似杨帆起航。本次设计将码头文化的反思与重构进行相关连接,将继承和弘扬码头文化的优良品质为重点发扬对象,此雕塑必能成为码头周边最灿烂的一颗明珠。

码头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既是地理及其辐射范围的变迁和扩展,也是逐步由内陆向海洋、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经济转变的发展轨迹。而相应而生的码头文化也逐步由保守走向开放,每次转型都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一个全新的大码头文化格局正在我们眼前发展开来。


方案二

名称:《生命的驿站》

材质:铜/不锈钢

尺寸:高8米

设计理念:

西塞山区码头,是见证了多次重大事件的老码头。历经多次改造的周边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提炼了江滩码头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雕塑表现以镂空的手法,打通了雕塑的内部空间,制造复杂的视觉效果,这种雕塑形式打破了传统雕塑在形体空间上内外隔绝的状态,使雕塑形象不再局限于有重量感的实体,而呈现出一种“壳”的形态。这种雕塑形式更能体现其内部结构的张力及活力,使雕塑形体空间得到延伸,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信息容纳量,增加了雕塑的三维空间感和特殊的力量感,更具视觉冲击力。

本次设计以历史价值、保护意义、再生策略三个方面入手,展望它再生的方向。树,顶天立地,坚韧不拔。树,珍惜脚下的土地。树,代表的植物是财富,是财富本身。水很清,照出一切倒影,云,花,树,人,风吹影动,妙不可言。

它是风景,它更是生命的驿站。


方案三

名称:《熔铸历史重拾山河》

材质:上面不锈钢,下面铜

尺寸:高10米

设计理念:

“如何穿越过去的苦难与辉煌,迎来下一个春天,才是一座城市真正的力量。”

大地的馈赠,熔铸的辉煌——黄石这片土地曾在数千年前,以劈开的山石、燃烧的炉火烘托着华夏大地灿烂的青铜文明,也曾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多事之秋,开启了一个国家的钢铁时代。而数千年来,前赴后继在此“大兴炉冶”的人们也许很难想象得到,这份宝藏却在亿年后仍然影响着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的命运。

山河的底色——此雕塑坐落于西塞山江滩区码头。本雕塑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采用不锈钢制作抽象山体结构,隆起的山脉间,万家灯火交相辉映。下面部分以中国传统鼎造型作为底部基座,采用青铜纹饰,青铜铸造,从基本元素上表现出黄石市的青铜文化底蕴。

       大家可点击文章链接参与投票→【投票】黄石市西塞山区上窑江滩公园雕塑投票评选